<legend id="h4sia"></legend><samp id="h4sia"></samp>
<sup id="h4sia"></sup>
<mark id="h4sia"><del id="h4sia"></del></mark>

<p id="h4sia"><td id="h4sia"></td></p><track id="h4sia"></track>

<delect id="h4sia"></delect>
  • <input id="h4sia"><address id="h4sia"></address>

    <menuitem id="h4sia"></menuitem>

    1. <blockquote id="h4sia"><rt id="h4sia"></rt></blockquote>
      <wbr id="h4sia">
    2. <meter id="h4sia"></meter>

      <th id="h4sia"><center id="h4sia"><delect id="h4sia"></delect></center></th>
    3. <dl id="h4sia"></dl>
    4. <rp id="h4sia"><option id="h4sia"></option></rp>

        当前位置:首页>>检察要闻
        检察要闻
        【全民阅读 · 书香中国】天检篇(十)
        时间:2023-01-16  作者:  新闻来源: 【字号: | |

        《秋》

        似乎只是一夜的时间,秋天已经悄悄地来了,马路上的树木还未反应过来,依旧是郁郁葱葱的夏日风格,路上的行人们却已穿上了厚重的外套,瑟瑟的凉风阵阵吹来,依稀带着淡淡的幽香。

        不同于春天的姹紫嫣红,夏天的绿树阴浓,冬天的银装素裹,秋天在文人墨客的眼中却是有两面性的,一面是疏林野草、凄瑟冷寂,如杜甫的“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诗人登高眺望,目睹苍凉恢廓的秋景,生出悲秋苦病的情思。另一面是长空澄明、盎然生机,如刘禹锡的“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热情赞美秋日的美好,充满激越向上的诗情。王勃的“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青天碧水,相映增辉,浑然一色,将滕王阁开阔壮丽的景色写得美不胜收。我最喜欢的还是毛泽东同志对秋天的描绘,“独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头,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意境何等了得,气势何等磅礴。

        我喜欢秋天,因为秋天是丰收的季节,是人们的希望所在。瓜果飘香,五谷丰登,稻穗麦浪,满地金黄,到处都是春华秋实的喜人景象。一份耕耘,一份收获,秋天从不会辜负人们的辛勤,它总会将人们的心血汗水和殷切希望结成厚重的果实来回报。

        林语堂在《秋天的况味》中写道:“秋是代表成熟,对于春天之明媚娇艳,夏日之茂密浓深,都是过来人,不足为奇了,所以其色淡,叶多黄,有古色苍茏之慨,不单以葱翠争荣了。这是我所谓秋的意味。”就我来看,与其说写的是秋的况味,不如说是人生的况味。季节有四季,人生也有四季,秋天是人生的黄金季节,当我们经历了幼时懵懂、少年蓬勃、青年索求,步入而立之年,正如这四季中的秋天来临,我们已然学会了心向阳光、乐观处事,学会了清白做人、干净做事。每一步都踏踏实实的付出,每一刻才会安安稳稳的收获。

        人生三十,而立之秋。我不敢说秋日必定胜过春朝,只愿也能有古人“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的旷达寥阔。

        (第一检察部 王寿梅)

        《我认为的幸福》

        随着年龄的增长和经历的丰富,我对幸福生活的认识也在不断变化。

        小时候最渴望的,莫过于幼儿园后门老奶奶卖的麦芽糖了。两根小木棍儿反复地搅动,拉长、打结、再拉长、再打结,麦芽糖从半透明状逐渐显露出乳白色。由于我“学艺不精”,常常弄的手上、脸上都是糖腻子。家里长辈还时常警告吃糖会蛀牙,总不让吃,大概那时候呀,一口乳白色的麦芽糖就是最大的幸福吧。

        后来到了高中、大学,小脑瓜子慢慢从麦芽糖的香味中走出来,认识到了学习的重要性。从那时开始,逐渐将自己全身心投入到学习当中。付出了时间和青春,最后能够取得理想的成绩,收到心仪学校的录取通知书、考取准备很久的证书,这种喜悦可能就是学生时代最大的幸福吧。

        从学生时代步入工作岗位后,仿佛一下子从象牙塔掉落竞技场。我的首份工作是在大城市的一家股份制银行。初入职场,整个人从懒散的学生状态转换到忙碌的工作状态,我并没有能够很快的适应职场生活。在充满压力的工作状态和充斥着本土方言的生活环境中,家人的团圆和朋友的小聚成为了我最幸福的时光。

        到了现在,我更换了工作岗位,来到天长检察院。在检察院工作一年半有余,经过这段时间,我大概理解了什么是真正的幸福。

        我曾单纯的将工作理解为谋生的手段,上班的目的只是为了赚钱,进而满足自己的个人需求。但在检察岗位上,经历了不同的案件,从第三者角度审视不同当事人的故事后,我逐渐理解“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义”这句话的真正含义。

        经年累月的工作,或多或少会让人麻木,滋生以案办案的工作状态。但我们工作中面对的每一个案件,对于我们来说是一项工作任务,对于案件当事人来说却是他们人生的重大变故。所以,作为检察干警,身处办案一线,不光要对案件负责,还要对案件的当事人负责;不光要将案件办结,更要打开案件当事人的心结。作为一名检察干警,能够看见案件当事人真诚的微笑,应该就是最大的幸福吧。

        (第一检察部 徐志勇)

        《读<乡村教师>有感》

        第一次看到这篇小说是在2015年《三体》获得雨果奖之后。看完《三体》意犹未尽,便又去寻作者的其他作品拜读。在作者的诸多作品中我一眼便看到了这个特殊的篇名——《乡村教师》,一时间很难想象乡村教师会和科幻有什么联系。好奇心驱使着我去看了这篇小说,小说并不长,不到一个小时就看完了,但是其中的感动与震撼却让我久久难以抚平情绪。长假期间再次回顾了这篇小说,仍是让人心绪难平。

        如果不去看后面的科幻背景,这篇小说前期只是一部俗套的批判农村文化教育的现实主义作品。抱病工作的乡村教师也仅仅是一个俗得不能再俗的角色。然而,作者却把这样一个早已令人熟视无睹的角色,放在了宇宙这一宏大背景下面刻画,忽然就有了一种点化腐朽为神奇的意味:

        身患绝症的乡村教师李宝库在临终前仍在要求孩子们背下他们不能理解的牛顿力学三定律,而在这充满现实主义色彩的一幕之后,故事却忽然跃向了星际战争,神一般的外星文明在清扫战场时沿途鉴定着所有生命行星的文明等级,不合格的便会被毁灭。当来到地球时,作为被随机抽作地球样本的孩子们面对一系列测试题时无动于衷,直到正确答出了关于牛顿力学定律的问题,才证明了地球值得保留,人类也逃过一劫。但是,没有人知晓所有的功劳属于一个在这个星球上最贫瘠的角落里默默死去的乡村教师。

        “他们有一种个体,有一定数量,分布于这个种群的各个角落,这类个体充当两代生命体之间知识传递的媒介。”这是小说中对教师这一角色充满科幻色彩的定义,也是文中最震撼我的一段话。小说中的外星文明可以通过遗传直接将记忆、知识、文明一代代传下去,而我们人类显然不具备这种机制。我们知识和文明的传递、积累,依靠是一种职业——教师。教师的的确确是知识传递的媒介、文明延续的功臣。

        感谢地球上的所有教师!

        (办公室 戴明浩)

        《秋高蟹肥》

        金秋时节,正是一年中螃蟹最肥美的时候。中国人吃螃蟹的传统可追溯到西周时期,两三千年延续至今。自古就有文人墨客用各种华丽辞藻赞美螃蟹的美味。北宋词人苏舜钦赞其:“蟹之肥美,抵得上江山之美。”宋代大文豪苏东坡嗜蟹成癖,常以诗换蟹:“堪笑吴中馋太守,一诗换得两尖团。”文豪一诗换两蟹,得意之状令人可掬,难怪他食蟹之后,发出“不到庐山辜负目,不食螃蟹辜负腹”之感叹。

        蟹,自古就有“四味”之说:“大腿肉”,肉质丝短纤细,味同干贝;“小腿肉”,丝长细嫩,美如银鱼;“蟹身肉”,洁白晶莹,胜似白鱼;“蟹黄蟹膏”,含大量人体需要的蛋白质、脂肪、维生素等,营养丰富。

        小时候,我不喜欢吃螃蟹。记得有一次,母亲带我去菜市场买螃蟹,看着那些蠕动挣扎的毛腿子,我有点害怕。母亲跟我说,这个季节螃蟹最肥美、最好吃,我不太相信。

        母亲简单的用刷子刷完螃蟹,就把它们放到锅里蒸,大概几分钟左右就蒸熟了。打开锅盖,螃蟹那青绿色的壳子变成了橙红色,煞是可爱。母亲将烫手的螃蟹从锅里拿出来,拨开蟹壳,挖出黄澄澄的蟹黄给我吃,闻了一下,儿时消化酶尚不丰富的我受不了那个腥味,拒绝了。看着大人们吃得那么费劲,我一直不理解为什么他们还吃得那么津津有味。

        长大以后,读到鲁迅先生关于螃蟹的名言:“第一次吃螃蟹的人是很可佩服的,不是勇士谁敢去吃它呢?”正是这句话激励了我,让我后来发现原来螃蟹竟然这么好吃。蟹肉香嫩鲜美,蟹黄,油而不腻,软中带劲,味道真是妙不可言!只能用李白“蟹鳌即金液,糟丘是蓬莱”来形容。

        “和露摘黄花,带霜烹紫蟹”。深秋之日,蟹黄肥美,家人围坐,人间有味是鲜香。

        (第三检察部 龚丹)